【XM外汇在线交易每日盘点】10Y国债上限或在2.0% 中央汇金披露万亿元持仓情况 全球9月魔咒难破 | 债圈大家说09.03

数据来源:Choice
行情复盘:截至今日18点,利率市场收益率多数下行,1Y国债上行0.25bp至1.37%,3Y国债下行0.25bp至1.40%,5Y国债下行2bp至1.59%,10Y国债下行2bp至1.75%,30Y国债下行2.5bp至2.00%,10Y国开下行2.05bp至1.85%。信用市场收益率多数大幅下行,2Y期AAA信用债下行1.75bp至1.82%,3Y期AAA信用债下行1.25bp至1.83%,5Y期AAA信用债下行2.75bp至2.02%。转债方面,中证转债指数今日收盘报470点,收涨0.26%。
1、股债仍难平衡
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
接下来,债市能否脱离股市定价,重塑“独立人格”或有三个关键点,一是股市是否重回有涨有跌的震荡状态;二是8月经济数据出炉之后,市场的宽货币预期是否升温;三是机构行为的负面影响是否出清,即交易盘继续降久期的空间不大,而抬升空间显现。这三个问题被逐一验证以前,在资金平稳的背景下,可优先考虑通过杠杆策略来增厚收益。
中泰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吕品
当保险配置比例满足保险投资收益率要求时,股债将再度再平衡,贡献利率顶部,股票从估值扩张走向盈利驱动。10债利率上限可能在2.0%左右,按照当前和OMO利率的差值作为参考计算,广谱利率上限可能在1.8%,考虑到免税政策取消扰动,10债利率上限可能更高。另外,如果债市跌势波动放大,可能会形成“踩踏”效应,引致超调突破测算上限。

华创证券资管二部屈庆团队
随着重大活动落幕,市场预期股市维稳力量也将边际减弱,止盈情绪之下股市交易热情和活跃度出现明显下降。考虑到此前股市的持续拉升更多反映的仍是乐观情绪推动的估值抬升逻辑,一旦开始反映维稳资金退潮带来市场托底力量减弱的预期,股市就将重新面临强预期弱现实的基本面逻辑牵引,向上的动力也将大概率趋于减弱。反观债市,随着股市带来的压力边际趋缓,债市交易逻辑有望重新回归基本面,利率下行的想象空间也将相应打开。
浙商银行FICC 债券投资部
目前利率可能仍然按照8月份调整出现的顶部为上限,8月初调整起点为下限进行区间运行。但需要关注到区间中间存在多个密集成交换手位置,即使是区间震荡,向下触及区间下沿恐怕也不是一个顺利的过程。
2、国家队持仓
长江证券另类策略首席分析师陈洁敏
中央汇金投资ETF持仓相对稳定,汇金资管份额增持较多且多以宽基为主,根据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数据,中央汇金整体持仓及增持方向如下:1、第一大增持方向仍为沪深300ETF(大盘蓝筹):持仓规模达8286亿元,占汇金整体ETF持仓比例64.25%,是核心配置方向。2、中证1000ETF(中小成长):持仓规模约为1295亿元。 3、科创50ETF(科技创新):持仓规模约为222亿元。除宽基外,中央汇金也同时通过易方达基金-汇金资管和华夏基金-汇金资管单一资产管理计划等持有行业主题类ETF。

瑞银全球金融市场部中国主管房东明
今年以来,我们看到投资者整体对中国投资的信心在不断增强,特别是在全球分散投资的资产配置大趋势下,海外投资者对非美元资产、对中国资产配置的意愿也在逐步提高。当前宏观环境为资金流入中国股市创造了较好的流动性环境。同时,A股市场收益特征也逐渐显现,或将进一步吸引各类场外资金参与。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
“国家队”在市场下挫时大举入市,起到了重要的托底作用。在极端的市场情况下,“国家队”持股规模有进一步提升以稳定市场的能力。我们注意到在4月7日以及之后的两周内各类A股ETF的成交额放大。以险资为代表的长线资金也在今年积极入市。据估算,《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有望推动保险资金在今年净流入权益类资产达到1万亿元。截至二季度末,险资运用余额对权益类资产的投资规模突破4.7万亿元,较去年底增加6223亿元。
3、9月季节性魔咒
兴业证券固定收益研究首席分析师左大勇
降息周期重启或伴随长端利率上行。未来半年,美国基本面和通胀形势的变化或导致市场对联储货币政策路径重定价,10年美债可能挑战5.0%的整数关口。短期建议继续坚守票息策略,耐心等待调整后的配置良机。

Porchester Capital首席投资官Omar Sayed
尽管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9月下旬降息,美股大幅出逃的可能性较低,但风险可能潜藏于其他领域。日本、英国等国的国债收益率已被推升至多年高点,这一抛售现象表明其他市场存在脆弱性。若观察英国30年期国债和日本3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数据,会发现它们正处于新高水平。任一市场出现危机,都可能引发另一市场的危机。
LPL Financial首席技术策略师Adam Turnquist
金融市场通常在9月“换挡”,结束夏季低波动阶段,进入一个波动性上升、情绪易变的时期。
凯投宏观亚太区市场主管Thomas Mathews
传统来源的买方需求似乎已经减弱,我们怀疑它是否会回来。这些新的投资者可能会导致长期债券市场更加动荡,并伴有收益率大幅上升的风险。